企業文化不是風行一時泛商業文化的延續、變異和翻版,企業文化是一種具備文化功能的柔性管理機制,也是一種具備普遍社會理性的經營方式。企業文化的先進性在于企業通過對文化資源與生產實際的有機整合,促使企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同步協調,保持企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渾然統一。從某種意義上可以指稱,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代謝功能。
傳統生產企業普遍采用制度管理,高新企業引進現代管理模式——程序化管理,其實也就是制度與意識糅合后又相互警示的一種管理方式,無論上述管理方式中的哪一種,都必須憑借文化的力量來為其管理內容做出柔和設計:在決策面上,企業需要以時代主題和文化背景為企業宗旨、核心精神、品牌形象、經營理念準確定位;在管理面上,管理者需要運用文化優勢對企業制度、競爭方式、勞資關系、特別是激勵制度進行優化;在生產單元,企業需要利用固有的文化特性為產品灌輸品質,需要利用傳統或時尚的文化魅力對產品進行包裝。如此整個系列的活動,就形成了企業文化和企業風尚。在企業環境中,企業文化根據社會需求與市場信息,不斷更新生產管理水平,切實提高生產效率,積極培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,是企業文化作為生產要素與管理指標的最真實反映。
企業文化向市場延展形成文化營銷,文化營銷是企業哲學、經營理念和共同價值觀在市場中的充分表達。文化營銷把文化的包容性與感染力貫穿在經營行為中,是對傳統營銷模式的優化升級。在市場環境中,借助地區優勢、品牌戰略和文化營銷進行規模經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趨勢,文化競爭力的說法包涵以上三方面的內容(地區優勢、品牌戰略和文化營銷)。其中,地區優勢和品牌戰略更傾向于資本經營,是企業資本置換和建立產業格局的有效途徑。而文化營銷則是直接的營銷運轉。文化營銷的市場投入很低,但它能夠通過文化的多元空間和文化的親和力化解各種市場風險,達到鞏固市場的目的。落實文化營銷,促進經營者與消費者在共同的人文語境下親密接觸,經營者本能地推薦產品,消費者在釋然接受的同時,獲得充實的感受,整個過程單純透明,增加了消費者對產品的信賴程度。落實文化營銷為經營者創造至少三方面的收益:營銷終端更加牢靠、經營環境進一步改善、產品附加值及時轉化成資金。
本文來源:企業文化網